第98章 涨薪(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第98章 涨薪(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听了方文山的介绍,陈秉文心目中已经倾向顾永贤。
这个顾永贤,年轻、专业对口、有国际视野、有激情,听起来非常符合陈记这种刚刚起步的初创公司。
“听起来,这位顾永贤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人选。”陈秉文笑着说道,“资历和经验可以积累,但专业的敏锐度、对国际规则的熟悉以及愿意拥抱挑战的心态,这些才是我们现阶段更看重的。
他对于加入我们这样的非传统企业,态度如何?薪酬期望呢?”
“他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方文山肯定地回答,“他认为在陈记能更直接地参与商业决策,而不仅仅是提供法律意见,这对他很有吸引力。
薪酬方面,他期望的年薪在八到十万港币之间,同时,他更看重未来的发展空间.”
方文山的话让陈秉文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
“八到十万.”陈秉文沉吟道,这个数字在他脑中迅速与另一个数字进行了对比。
凌佩仪目前的年薪正是八万港币。
顾永贤期望的薪酬最低线,正好踩在了凌佩仪的现行标准上。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且棘手的局面。
凌佩仪,作为公司的运营总监,是陈秉文麾下最早的核心大将,也是目前除他之外最忙碌、责任最重的人。
入职陈记以来,凌佩仪几乎是凭着一股韧劲和超强执行力,将陈秉文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想法落地为现实。
她兢兢业业,劳苦功高,是陈记能高速运转不可或缺的引擎之一。
如果给一个尚未做出任何贡献的新人顾永贤开出高于甚至只是持平于凌佩仪的薪资,这无疑会寒了老臣子的心。
薪酬不仅仅是钱,更是价值认可和地位的象征。
一旦处理不当,极可能造成凌佩仪离心离德,甚至引发整个初创团队的不稳定。
更何况,旁边还站着同样拿着不高薪酬的财务总监方文山。
但顾永贤这样精通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又是陈记接下来全球化战略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拼图,必须拿下。
他的专业能力和对陈记模式的兴趣,值这个价。
片刻之间,陈秉文脑中已权衡利弊,做出了决断。
他抬起头,对方文山说道:
“文山,顾永贤这个人,我们必须请。
他的专业背景正是我们急需的,那股愿意接受挑战的劲头也很难得。”
没等方文山开口,陈秉文继续说道:“你去和顾永贤谈,他的年薪按八万港币执行,这是公司总监级别的基准薪酬。
但是,”他加重语气,“可以明确告诉他,这只是起点。
只要他在接下来半年到一年内,能顺利搭建起公司的全球法务框架,处理好与国际巨头的协议执行和潜在纠纷,证明他的价值,他的薪酬会立刻上调,甚至远超他的预期。
同时,未来公司还会考虑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
说到这里,陈秉文顿了顿道:“至于凌总监,你立刻准备一份薪酬调整方案,将她的年薪从八万港币,提升到十万港币!
并且要明确告诉她,这次调薪是对她过往卓越贡献的肯定,以及对她未来承担更重要职责的期许。
她是我们最重要的核心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方总监你,”陈秉文看向方文山,直言不讳道,“你的薪酬也暂时按八万执行。
你和凌总监一样,都是公司的支柱。
等这次专利授权费到账,公司现金流更加充裕,以及后续融资或上市计划启动时,你们的薪酬和股权激励都会进行系统性调整,我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位为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陈秉文的这一番安排,既拿出了十足的诚意吸引关键人才顾永贤,又第一时间重奖了功臣凌佩仪,稳住了核心团队的军心,同时也给了方文山未来的承诺。
方文山听了以后,由衷佩服陈秉文处理问题的周全和魄力。
他立刻应道:“陈生,这样安排非常妥当!
我完全赞同。
我这就去和顾永贤沟通,相信他能理解公司的薪酬结构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凌总监那边的调薪手续,我马上办理。”
“好,去吧。”陈秉文点点头,“记住,沟通的方式很重要,要让顾永贤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对他未来的期望。”
另一边,凌佩仪带着高振海,连日来,马不停蹄足迹踏遍了港岛几家濒临倒闭或经营不善的小型饮料厂。
这天下午,凌佩仪和高振海、钟强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敲开了陈秉文办公室的门。
“陈生,有目标了!”凌佩仪顾不上寒暄,将一份厚厚的文件夹放在陈秉文桌上,“观塘工业区,富源汽水厂!”
陈秉文放下手中的报表,高兴的说道:“仔细说说。”
凌佩仪笑着说道:“富源汽水厂的位置就在伟业工业大厦斜对面,隔两条街!
和我们总部、研发中心几乎是邻居!
物流成本可以压到最低,人员调配也方便。”
她翻开文件夹,指着几张现场照片:“厂房面积不小,大约一万两千尺,层高足够,水电设施齐全,通风良好。
关键是设备有两条完整的汽水生产线!
一条是意大利萨克米的热灌装线,虽然比我们沙田厂的型号旧一点,但保养得还不错,基本功能完好;
另一条是日本三菱的碳酸饮料线,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
两条线如果开足马力,理论日产能在8万瓶左右!”
高振海在一旁补充道:“生哥,我仔细检查过设备。
萨克米那条线,稍微调试改造一下,灌装劲霸这种非碳酸饮料完全没问题,效率不会比沙田厂那条差多少。
三菱那条碳酸线,虽然暂时用不上,但设备状态很好,未来如果我们要做碳酸类功能饮料或者别的产品,立刻就能派上用场,相当于储备了一条优质生产线。”
凌佩仪笑着解释道:“富源汽水厂的厂房结构很结实,布局也合理,稍微改造一下水电和通风,就能满足劲霸的生产要求。
比我们之前看的几家条件好太多了。”
“听起来不错。”陈秉文看着照片上略显陈旧但骨架坚实的厂房和保养的很好的设备,问道,“老板什么情况?
为什么卖?”
“老板姓黄,五十多岁,做汽水十几年了。”凌佩仪解释道,“前几年竞争还不算太激烈,靠着给一些街坊士多店供货,勉强维持。
但这两年,生意越来越差。
去年底就半停工了,工人也遣散得差不多了,现在就他和两个老伙计看着厂子,靠出租部分仓库勉强维持。
他是真心想脱手,不想再耗下去了。”
“要价多少?”陈秉文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凌佩仪深吸一口气:“120万港币。
一口价,包括厂房产权、两条生产线、所有库存的瓶胚、瓶盖、部分原料,以及厂区内几辆老旧但还能用的叉车和运输小货车。”
“120万?”陈秉文微微蹙眉。
这个价格,在目前港岛工业地价和二手设备行情下,不算狮子大开口,但也绝对不便宜。
尤其是在对方经营困难急于脱手的情况下。
“是,我们试着谈了,黄老板咬得很死。”高振海接口道,“他说这厂房地段好,设备都是当年大价钱买的进口货,虽然旧但没大毛病,这个价已经是割肉了。
再低,他宁愿放着生锈或者拆了当废铁卖。”
钟强补充道:“老板,从技术角度看,设备确实值这个价。
萨克米那条线,现在买新的要四五十万,三菱那条更贵。
厂房按地价算,也值个七八十万。
打包120万,不算离谱。
但.对我们来说,一次性拿出120万现金,压力不小。
而且,改造和重启生产线还需要额外投入。”
120万,几乎用掉了永隆银行那笔300万贷款的一半。
这还没包括厂房整修和设备维修费用。
虽然300万贷款本身预留了一半用于收购新的生产线,但那是考虑可能会收购两到三家的预算。
现在富源汽水厂就要把预算用光,陈秉文觉得自己还是亲自去现场看看再做决定。
“带我去看看。”陈秉文站起身,果断决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值不值120万,看了再说。”
翌日上午,观塘工业区。
富源汽水厂厂区内空旷安静,与不远处伟业大厦的繁忙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老板黄生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见到陈秉文一行人,尤其是认出领头的凌佩仪,他连忙迎了上来。
“陈老板,凌小姐,高经理,钟经理,欢迎欢迎!”黄生搓着手,努力挤出笑容,“地方是旧了点,但东西都是实在货!”
陈秉文点点头,没有过多寒暄:“黄老板,带我们转转吧。”
一行人走进主厂房。
正如凌佩仪和高振海描述的那样,厂房空间宽敞,采光良好。
两条生产线静静地卧在那里,像两条钢铁巨龙。
意大利萨克米的热灌装线,主体结构保养得不错,不锈钢外壳虽有划痕但无明显锈蚀,传送带、灌装头、封盖机等关键部件看起来状态尚可。
日本三菱的碳酸饮料线则显得更新一些,控制面板擦拭得干干净净。
“陈老板您看,”黄生指着萨克米线,带着几分自豪,“这台机器,灌装精度高,速度快!
要不是.唉.”
他叹了口气,没再说下去。
黄生那声叹息,带着几分不甘和无奈,在厂房里轻轻回荡,随即消散。
他没说出口的话,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
若不是市场残酷,竞争激烈,经营不善,谁愿意卖掉这倾注了心血和积蓄的厂子?
陈秉文没有追问,只是微微颔首,深表同情。
凌佩仪陪着陈秉文,一边走一边低声介绍厂房的布局和附属设施。
她指着高处,小声说道:“陈生,您看,行车系统保养得还可以,轨道没有明显变形。”
她又指向厂房一角的库房说道,“库存清点过了,pet瓶胚大约还有三十万个,铝制瓶盖五十万枚左右,都是标准规格,我们改造后可以直接利用一部分。”
(本章完)
听了方文山的介绍,陈秉文心目中已经倾向顾永贤。
这个顾永贤,年轻、专业对口、有国际视野、有激情,听起来非常符合陈记这种刚刚起步的初创公司。
“听起来,这位顾永贤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人选。”陈秉文笑着说道,“资历和经验可以积累,但专业的敏锐度、对国际规则的熟悉以及愿意拥抱挑战的心态,这些才是我们现阶段更看重的。
他对于加入我们这样的非传统企业,态度如何?薪酬期望呢?”
“他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方文山肯定地回答,“他认为在陈记能更直接地参与商业决策,而不仅仅是提供法律意见,这对他很有吸引力。
薪酬方面,他期望的年薪在八到十万港币之间,同时,他更看重未来的发展空间.”
方文山的话让陈秉文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
“八到十万.”陈秉文沉吟道,这个数字在他脑中迅速与另一个数字进行了对比。
凌佩仪目前的年薪正是八万港币。
顾永贤期望的薪酬最低线,正好踩在了凌佩仪的现行标准上。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且棘手的局面。
凌佩仪,作为公司的运营总监,是陈秉文麾下最早的核心大将,也是目前除他之外最忙碌、责任最重的人。
入职陈记以来,凌佩仪几乎是凭着一股韧劲和超强执行力,将陈秉文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想法落地为现实。
她兢兢业业,劳苦功高,是陈记能高速运转不可或缺的引擎之一。
如果给一个尚未做出任何贡献的新人顾永贤开出高于甚至只是持平于凌佩仪的薪资,这无疑会寒了老臣子的心。
薪酬不仅仅是钱,更是价值认可和地位的象征。
一旦处理不当,极可能造成凌佩仪离心离德,甚至引发整个初创团队的不稳定。
更何况,旁边还站着同样拿着不高薪酬的财务总监方文山。
但顾永贤这样精通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又是陈记接下来全球化战略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拼图,必须拿下。
他的专业能力和对陈记模式的兴趣,值这个价。
片刻之间,陈秉文脑中已权衡利弊,做出了决断。
他抬起头,对方文山说道:
“文山,顾永贤这个人,我们必须请。
他的专业背景正是我们急需的,那股愿意接受挑战的劲头也很难得。”
没等方文山开口,陈秉文继续说道:“你去和顾永贤谈,他的年薪按八万港币执行,这是公司总监级别的基准薪酬。
但是,”他加重语气,“可以明确告诉他,这只是起点。
只要他在接下来半年到一年内,能顺利搭建起公司的全球法务框架,处理好与国际巨头的协议执行和潜在纠纷,证明他的价值,他的薪酬会立刻上调,甚至远超他的预期。
同时,未来公司还会考虑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
说到这里,陈秉文顿了顿道:“至于凌总监,你立刻准备一份薪酬调整方案,将她的年薪从八万港币,提升到十万港币!
并且要明确告诉她,这次调薪是对她过往卓越贡献的肯定,以及对她未来承担更重要职责的期许。
她是我们最重要的核心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方总监你,”陈秉文看向方文山,直言不讳道,“你的薪酬也暂时按八万执行。
你和凌总监一样,都是公司的支柱。
等这次专利授权费到账,公司现金流更加充裕,以及后续融资或上市计划启动时,你们的薪酬和股权激励都会进行系统性调整,我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位为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陈秉文的这一番安排,既拿出了十足的诚意吸引关键人才顾永贤,又第一时间重奖了功臣凌佩仪,稳住了核心团队的军心,同时也给了方文山未来的承诺。
方文山听了以后,由衷佩服陈秉文处理问题的周全和魄力。
他立刻应道:“陈生,这样安排非常妥当!
我完全赞同。
我这就去和顾永贤沟通,相信他能理解公司的薪酬结构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凌总监那边的调薪手续,我马上办理。”
“好,去吧。”陈秉文点点头,“记住,沟通的方式很重要,要让顾永贤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对他未来的期望。”
另一边,凌佩仪带着高振海,连日来,马不停蹄足迹踏遍了港岛几家濒临倒闭或经营不善的小型饮料厂。
这天下午,凌佩仪和高振海、钟强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敲开了陈秉文办公室的门。
“陈生,有目标了!”凌佩仪顾不上寒暄,将一份厚厚的文件夹放在陈秉文桌上,“观塘工业区,富源汽水厂!”
陈秉文放下手中的报表,高兴的说道:“仔细说说。”
凌佩仪笑着说道:“富源汽水厂的位置就在伟业工业大厦斜对面,隔两条街!
和我们总部、研发中心几乎是邻居!
物流成本可以压到最低,人员调配也方便。”
她翻开文件夹,指着几张现场照片:“厂房面积不小,大约一万两千尺,层高足够,水电设施齐全,通风良好。
关键是设备有两条完整的汽水生产线!
一条是意大利萨克米的热灌装线,虽然比我们沙田厂的型号旧一点,但保养得还不错,基本功能完好;
另一条是日本三菱的碳酸饮料线,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
两条线如果开足马力,理论日产能在8万瓶左右!”
高振海在一旁补充道:“生哥,我仔细检查过设备。
萨克米那条线,稍微调试改造一下,灌装劲霸这种非碳酸饮料完全没问题,效率不会比沙田厂那条差多少。
三菱那条碳酸线,虽然暂时用不上,但设备状态很好,未来如果我们要做碳酸类功能饮料或者别的产品,立刻就能派上用场,相当于储备了一条优质生产线。”
凌佩仪笑着解释道:“富源汽水厂的厂房结构很结实,布局也合理,稍微改造一下水电和通风,就能满足劲霸的生产要求。
比我们之前看的几家条件好太多了。”
“听起来不错。”陈秉文看着照片上略显陈旧但骨架坚实的厂房和保养的很好的设备,问道,“老板什么情况?
为什么卖?”
“老板姓黄,五十多岁,做汽水十几年了。”凌佩仪解释道,“前几年竞争还不算太激烈,靠着给一些街坊士多店供货,勉强维持。
但这两年,生意越来越差。
去年底就半停工了,工人也遣散得差不多了,现在就他和两个老伙计看着厂子,靠出租部分仓库勉强维持。
他是真心想脱手,不想再耗下去了。”
“要价多少?”陈秉文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凌佩仪深吸一口气:“120万港币。
一口价,包括厂房产权、两条生产线、所有库存的瓶胚、瓶盖、部分原料,以及厂区内几辆老旧但还能用的叉车和运输小货车。”
“120万?”陈秉文微微蹙眉。
这个价格,在目前港岛工业地价和二手设备行情下,不算狮子大开口,但也绝对不便宜。
尤其是在对方经营困难急于脱手的情况下。
“是,我们试着谈了,黄老板咬得很死。”高振海接口道,“他说这厂房地段好,设备都是当年大价钱买的进口货,虽然旧但没大毛病,这个价已经是割肉了。
再低,他宁愿放着生锈或者拆了当废铁卖。”
钟强补充道:“老板,从技术角度看,设备确实值这个价。
萨克米那条线,现在买新的要四五十万,三菱那条更贵。
厂房按地价算,也值个七八十万。
打包120万,不算离谱。
但.对我们来说,一次性拿出120万现金,压力不小。
而且,改造和重启生产线还需要额外投入。”
120万,几乎用掉了永隆银行那笔300万贷款的一半。
这还没包括厂房整修和设备维修费用。
虽然300万贷款本身预留了一半用于收购新的生产线,但那是考虑可能会收购两到三家的预算。
现在富源汽水厂就要把预算用光,陈秉文觉得自己还是亲自去现场看看再做决定。
“带我去看看。”陈秉文站起身,果断决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值不值120万,看了再说。”
翌日上午,观塘工业区。
富源汽水厂厂区内空旷安静,与不远处伟业大厦的繁忙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老板黄生是个精瘦的中年人,见到陈秉文一行人,尤其是认出领头的凌佩仪,他连忙迎了上来。
“陈老板,凌小姐,高经理,钟经理,欢迎欢迎!”黄生搓着手,努力挤出笑容,“地方是旧了点,但东西都是实在货!”
陈秉文点点头,没有过多寒暄:“黄老板,带我们转转吧。”
一行人走进主厂房。
正如凌佩仪和高振海描述的那样,厂房空间宽敞,采光良好。
两条生产线静静地卧在那里,像两条钢铁巨龙。
意大利萨克米的热灌装线,主体结构保养得不错,不锈钢外壳虽有划痕但无明显锈蚀,传送带、灌装头、封盖机等关键部件看起来状态尚可。
日本三菱的碳酸饮料线则显得更新一些,控制面板擦拭得干干净净。
“陈老板您看,”黄生指着萨克米线,带着几分自豪,“这台机器,灌装精度高,速度快!
要不是.唉.”
他叹了口气,没再说下去。
黄生那声叹息,带着几分不甘和无奈,在厂房里轻轻回荡,随即消散。
他没说出口的话,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
若不是市场残酷,竞争激烈,经营不善,谁愿意卖掉这倾注了心血和积蓄的厂子?
陈秉文没有追问,只是微微颔首,深表同情。
凌佩仪陪着陈秉文,一边走一边低声介绍厂房的布局和附属设施。
她指着高处,小声说道:“陈生,您看,行车系统保养得还可以,轨道没有明显变形。”
她又指向厂房一角的库房说道,“库存清点过了,pet瓶胚大约还有三十万个,铝制瓶盖五十万枚左右,都是标准规格,我们改造后可以直接利用一部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