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滞销(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第103章 滞销(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翌日一早,陈秉文准时踏入伟业大厦顶层办公室。
刚坐下没多久,方文山便敲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笑意:“陈生,三家公司的专利授权款,全部到账了。”
说着他递上一份财务简报:“可口可乐80万美金,雀巢50万美金,三得利20万美金基础授权费。
扣除必要税费和手续费后,净入账约合港币748万。
加上我们原有现金及新加坡订单回款,陈记食品目前银行存款总额突破1100万港币。”
1100万港币!
这个数字清晰地印在简报上。
陈秉文接过简报,目光扫过那串数字,脸上露出了微笑。
有了这笔钱,许多之前因资金顾虑而暂缓的计划,都可以立刻提上日程。
“非常好,一大早就有这么好的消息。”陈秉文放下简报,高兴的说道,“钱到了,该的就要出去。”
他看向方文山,说道:“方总监,眼下有两件事需要尽早办理。”
“一是劲霸速溶浓缩粉的全套生产设备采购。
周教授那边已经提交了最终清单,包括精密混合机、微胶囊包埋设备、喷雾干燥塔、自动包装机。
特别是核心的喷雾干燥塔和微胶囊设备,一定要质量可靠的供应商。你可以联系德国和瑞士的供应商,了解一下型号、报价、交货期。
告诉供应商,只要设备符合要求,交期有保证,我们可以接受全款预付。
但售后服务必须包含的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和维护条款。
整个过程,可以让顾律师的法务团队跟进。”
“二是富源厂无菌生产车间的改造升级。
等高振海把那边场地隔离出来,按照浓缩粉的生产要求,改建无菌生产车间,至少达到十万级洁净度。
联系专业的洁净工程公司,出设计方案和预算。
通风系统、空气过滤、地面墙面材质、人流物流通道,全部按最高标准来。
预算不是问题,我要的是速度和质量。
改造工程和设备采购同步进行,设备一到立刻安装调试。”
“好,”方文山先点点头答应下来,随后才说道,“这样一来,恐怕投入不小!”
陈秉文肯定道:“没办法,不管是设备还是无菌车间,都是必要的环节。
而且,一次投入长久受益,这笔钱在刀刃上,省不得。”
没等方文山开口,陈秉文接着说道:
“你算笔账:
一套顶级的喷雾干燥塔和微胶囊设备,加上无菌车间改造,总投入预计在150万到200万港币之间。
但有了它,我们就能在港岛生产出最核心的劲霸速溶浓缩粉。
一吨浓缩粉,能稀释灌装出10万瓶标准装劲霸饮料。
而运输一吨粉的成本,只有运输10万瓶饮料的零头!
省下的运费、仓储费、损耗,一年就能把这笔设备投入省回来!
更关键的是,有了这个核心基地,我们就能把劲霸的‘根’牢牢扎在港岛。
未来无论市场拓展到哪里,核心技术和产能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是战略制高点,再多钱也值!”
他顿了顿,看着方文山:“至于无菌车间,更是品质的基石。
劲霸的核心价值是功能和安全,口感风味必须稳定如一。
无菌环境能最大限度保证产品稳定性,延长保质期,杜绝微生物污染风险。
这钱,是在品牌信誉上,在消费者信任上。
一次投入,换来的是长期稳定的品质和口碑,是源源不断的回头客。
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方文山听着陈秉文条理清晰的分析,心中的疑虑彻底消散。
“明白了,陈生!
陈秉文补充道,“浓缩粉是我们打开全球市场的钥匙,生产环节不能拖后腿。”
同一时间。
新加坡南华贸易的办公室里,林文雄正对着桌上最新的销售报表发呆,眉头紧锁。
报表上,瓶装水的销量曲线依旧稳健上扬,如同这个热带岛国持续攀升的气温,市场需求清晰可见。
但旁边,代表劲霸功能饮料的那条线,却显得平缓甚至有些萎靡。
这情况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一批随水搭赠促销的五万瓶劲霸,效果好的出奇,几乎是一周内就被抢购一空。
市场反馈热烈,许多尝过鲜的杂货店老板都主动来电询问何时正式铺货。
他本以为,劲霸会像在港岛一样,一经正式上市就引爆市场。
为此,他又下了五万瓶的订单,仓库里现在还堆着不少存货。
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正式上市后,劲霸的销量却不温不火,远远达不到预期中的火爆,与旁边水产品的表现更是天壤之别。
“没道理啊.”林文雄喃喃自语,推开报表,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喧嚣的街市,“味道没问题,提神效果也明显,促销时反响那么好怎么真正卖起来,就不行了呢?”
他回想起港岛那边传来的消息,劲霸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工厂区、货运码头、出租车司机群体的必备提神利器,销量节节攀升。
可同样的产品,到了新加坡,为何就水土不服?
是价格定高了?
还是渠道没铺对?
或者是这里的消费者,根本就不需要这种功能饮料?
各种猜测在他脑子里打转,却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这种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匹配的状况,让他这个经验老到的贸易商也感到了一丝挫败和纳闷。
他拿起电话,又放下。
觉得这事在电话里跟陈秉文说不清楚,而且显得自己很无能。
他决定再观察几天,深入市场跑一跑,找出真正的原因再说。
林文雄拿起外套,决定亲自去几个核心销售点看看。
他就不信找不出问题所在。
与此同时,在港岛九龙湾的一家老牌汽水厂,永兴汽水厂内,经理黄启发正对着满仓库的滞销汽水发愁,心情与远在新加坡的林文雄诡异地相似。
流水线早已停摆,空气中不再弥漫着甜腻的碳酸气味。
仓库里,一箱箱贴着“鲜橙露”、“菠萝宝”标签的玻璃瓶汽水堆得老高。
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本地汽水,如今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巨头和本土新兴饮料的冲击下,几乎失去了所有市场。
“财叔,惠康和百佳那边.说暂时不进我们的货了。”
一个年轻伙计跑进来,一脸沮丧气喘吁吁地汇报,“他们说销量太差,占地方,还要我们自己去把之前的存货拉回来。”
黄启发重重叹了口气,脸上愁云密布。
拉回来?
拉回来又能堆哪里?
仓库已经塞不下了!
工人的工资要发,厂子的租金要交,再这样下去,永兴汽水厂二十几年的老字号,怕是要砸在他手里了。
他烦躁地走出办公室,在厂区外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走着,排解心里的烦躁。
阳光刺眼,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路过街角的士多店,他习惯性地瞥了一眼冰柜。
这一瞥,让他愣住了。
冰柜里,他那无人问津的“鲜橙露”被挤到了角落,最醒目位置上,摆着几瓶色泽诱人、包装精致的饮料。
一种是琥珀色的“陈记陈皮红豆沙”,另一种是乳白色带着芒果果肉的“陈记杨枝甘露”。
更重要的是,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他看到不止一个顾客,打开冰柜后,毫不犹豫地就拿走了“陈记”的瓶装水,甚至看都没看旁边的汽水一眼。
黄启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了一下,一股难以言喻的挫败感和震惊涌了上来。
他之前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对抗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些巨头,如何改良汽水口味、降低成本、搞促销上,从来没正眼瞧过“水”这种他认为是“上不了台面”的传统饮品。
在他根深蒂固的观念里,汽水才是现代、时尚、解渴的首选,水不过是饭后消遣或者老一辈的喜好,市场有限。
然而,眼前这活生生的一幕,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瓶装水?
这东西.居然这么好卖?!
好卖到可以完全碾压传统汽水?!
他死死盯着冰柜里那几排“陈记”水,它们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着顾客的目光和钱包。
那透明的玻璃瓶、直观可见的丰富内容物,以及“陈记”这个如今在港岛如雷贯耳的品牌标识,共同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而自己那千篇一律的橙色汽水瓶,相比之下显得如此廉价和缺乏特色。
更让他心头滴血的是,他瞥见了贴在冰柜玻璃上的价格标签。
“鲜橙露”卖1.5港币一瓶,而“陈记杨枝甘露”赫然标着3.5港币!价格翻了一倍还多!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意味着消费者愿意为这种方便携带的甜品支付更高的溢价!
巨大的落差感瞬间淹没了黄启发。
他厂里引以为傲的生产线日夜不停,生产出来的汽水却堆积如山,卖不动,利润微薄。
而人家陈记,把传统的碗装水装进瓶子,就卖得风生水起,价格还高!
“瓶装水.原来这才是现在市场的宠儿?”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开他混乱的思绪。
他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他立刻转身,不再漫无目的地发愁,而是有目标地连续跑了附近好几家士多店和一家惠康超市。
情况惊人的一致:陈记的瓶装水几乎都摆在显眼位置,而且补货很快。
他甚至假装顾客,和一位正往冰柜里补货的惠康店员搭话。
“阿姐,这水很好卖吗?”
“当然好卖啦!”店员头也不抬,利落地将一瓶瓶杨枝甘露码放整齐,“阿婆买来当甜品,后生仔女当饮料,最近天热,卖得更快!
比汽水好卖多了!
喏,旁边那些汽水,一个月都卖不掉几箱。”
店员随手指了指旁边积灰的永兴厂的汽水。
黄启发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但心里却豁然开朗,一个念头疯狂滋生。
汽水没人喝了,但水有市场!
还是巨大的市场!
我们永兴厂有的是现成的灌装生产线、杀菌锅、贴标机!
虽然设备老了点,但改一改,生产这种瓶装水,岂不是手到擒来?
陈记能做,我们为什么不能做?
我们也是几十年老厂,对饮品生产不陌生!
红豆沙、芝麻糊这些传统水,谁家还没个配方了?
巨大的危机感与强烈的模仿冲动,瞬间压倒了黄启发之前的绝望。
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甚至可能是一座金矿!
他几乎是小跑着回到工厂,一进门就大声喊道:“阿明!叫所有老师傅到会议室开会!立刻!马上!”
他脸上泛着兴奋的潮红,眼神灼灼:
“我们不做汽水了!
我们改做瓶装水!就跟陈记做的一模一样!要快!一定要快!”
(本章完)
翌日一早,陈秉文准时踏入伟业大厦顶层办公室。
刚坐下没多久,方文山便敲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笑意:“陈生,三家公司的专利授权款,全部到账了。”
说着他递上一份财务简报:“可口可乐80万美金,雀巢50万美金,三得利20万美金基础授权费。
扣除必要税费和手续费后,净入账约合港币748万。
加上我们原有现金及新加坡订单回款,陈记食品目前银行存款总额突破1100万港币。”
1100万港币!
这个数字清晰地印在简报上。
陈秉文接过简报,目光扫过那串数字,脸上露出了微笑。
有了这笔钱,许多之前因资金顾虑而暂缓的计划,都可以立刻提上日程。
“非常好,一大早就有这么好的消息。”陈秉文放下简报,高兴的说道,“钱到了,该的就要出去。”
他看向方文山,说道:“方总监,眼下有两件事需要尽早办理。”
“一是劲霸速溶浓缩粉的全套生产设备采购。
周教授那边已经提交了最终清单,包括精密混合机、微胶囊包埋设备、喷雾干燥塔、自动包装机。
特别是核心的喷雾干燥塔和微胶囊设备,一定要质量可靠的供应商。你可以联系德国和瑞士的供应商,了解一下型号、报价、交货期。
告诉供应商,只要设备符合要求,交期有保证,我们可以接受全款预付。
但售后服务必须包含的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和维护条款。
整个过程,可以让顾律师的法务团队跟进。”
“二是富源厂无菌生产车间的改造升级。
等高振海把那边场地隔离出来,按照浓缩粉的生产要求,改建无菌生产车间,至少达到十万级洁净度。
联系专业的洁净工程公司,出设计方案和预算。
通风系统、空气过滤、地面墙面材质、人流物流通道,全部按最高标准来。
预算不是问题,我要的是速度和质量。
改造工程和设备采购同步进行,设备一到立刻安装调试。”
“好,”方文山先点点头答应下来,随后才说道,“这样一来,恐怕投入不小!”
陈秉文肯定道:“没办法,不管是设备还是无菌车间,都是必要的环节。
而且,一次投入长久受益,这笔钱在刀刃上,省不得。”
没等方文山开口,陈秉文接着说道:
“你算笔账:
一套顶级的喷雾干燥塔和微胶囊设备,加上无菌车间改造,总投入预计在150万到200万港币之间。
但有了它,我们就能在港岛生产出最核心的劲霸速溶浓缩粉。
一吨浓缩粉,能稀释灌装出10万瓶标准装劲霸饮料。
而运输一吨粉的成本,只有运输10万瓶饮料的零头!
省下的运费、仓储费、损耗,一年就能把这笔设备投入省回来!
更关键的是,有了这个核心基地,我们就能把劲霸的‘根’牢牢扎在港岛。
未来无论市场拓展到哪里,核心技术和产能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是战略制高点,再多钱也值!”
他顿了顿,看着方文山:“至于无菌车间,更是品质的基石。
劲霸的核心价值是功能和安全,口感风味必须稳定如一。
无菌环境能最大限度保证产品稳定性,延长保质期,杜绝微生物污染风险。
这钱,是在品牌信誉上,在消费者信任上。
一次投入,换来的是长期稳定的品质和口碑,是源源不断的回头客。
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方文山听着陈秉文条理清晰的分析,心中的疑虑彻底消散。
“明白了,陈生!
陈秉文补充道,“浓缩粉是我们打开全球市场的钥匙,生产环节不能拖后腿。”
同一时间。
新加坡南华贸易的办公室里,林文雄正对着桌上最新的销售报表发呆,眉头紧锁。
报表上,瓶装水的销量曲线依旧稳健上扬,如同这个热带岛国持续攀升的气温,市场需求清晰可见。
但旁边,代表劲霸功能饮料的那条线,却显得平缓甚至有些萎靡。
这情况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一批随水搭赠促销的五万瓶劲霸,效果好的出奇,几乎是一周内就被抢购一空。
市场反馈热烈,许多尝过鲜的杂货店老板都主动来电询问何时正式铺货。
他本以为,劲霸会像在港岛一样,一经正式上市就引爆市场。
为此,他又下了五万瓶的订单,仓库里现在还堆着不少存货。
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正式上市后,劲霸的销量却不温不火,远远达不到预期中的火爆,与旁边水产品的表现更是天壤之别。
“没道理啊.”林文雄喃喃自语,推开报表,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喧嚣的街市,“味道没问题,提神效果也明显,促销时反响那么好怎么真正卖起来,就不行了呢?”
他回想起港岛那边传来的消息,劲霸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工厂区、货运码头、出租车司机群体的必备提神利器,销量节节攀升。
可同样的产品,到了新加坡,为何就水土不服?
是价格定高了?
还是渠道没铺对?
或者是这里的消费者,根本就不需要这种功能饮料?
各种猜测在他脑子里打转,却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这种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匹配的状况,让他这个经验老到的贸易商也感到了一丝挫败和纳闷。
他拿起电话,又放下。
觉得这事在电话里跟陈秉文说不清楚,而且显得自己很无能。
他决定再观察几天,深入市场跑一跑,找出真正的原因再说。
林文雄拿起外套,决定亲自去几个核心销售点看看。
他就不信找不出问题所在。
与此同时,在港岛九龙湾的一家老牌汽水厂,永兴汽水厂内,经理黄启发正对着满仓库的滞销汽水发愁,心情与远在新加坡的林文雄诡异地相似。
流水线早已停摆,空气中不再弥漫着甜腻的碳酸气味。
仓库里,一箱箱贴着“鲜橙露”、“菠萝宝”标签的玻璃瓶汽水堆得老高。
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本地汽水,如今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巨头和本土新兴饮料的冲击下,几乎失去了所有市场。
“财叔,惠康和百佳那边.说暂时不进我们的货了。”
一个年轻伙计跑进来,一脸沮丧气喘吁吁地汇报,“他们说销量太差,占地方,还要我们自己去把之前的存货拉回来。”
黄启发重重叹了口气,脸上愁云密布。
拉回来?
拉回来又能堆哪里?
仓库已经塞不下了!
工人的工资要发,厂子的租金要交,再这样下去,永兴汽水厂二十几年的老字号,怕是要砸在他手里了。
他烦躁地走出办公室,在厂区外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走着,排解心里的烦躁。
阳光刺眼,他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路过街角的士多店,他习惯性地瞥了一眼冰柜。
这一瞥,让他愣住了。
冰柜里,他那无人问津的“鲜橙露”被挤到了角落,最醒目位置上,摆着几瓶色泽诱人、包装精致的饮料。
一种是琥珀色的“陈记陈皮红豆沙”,另一种是乳白色带着芒果果肉的“陈记杨枝甘露”。
更重要的是,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他看到不止一个顾客,打开冰柜后,毫不犹豫地就拿走了“陈记”的瓶装水,甚至看都没看旁边的汽水一眼。
黄启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了一下,一股难以言喻的挫败感和震惊涌了上来。
他之前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对抗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些巨头,如何改良汽水口味、降低成本、搞促销上,从来没正眼瞧过“水”这种他认为是“上不了台面”的传统饮品。
在他根深蒂固的观念里,汽水才是现代、时尚、解渴的首选,水不过是饭后消遣或者老一辈的喜好,市场有限。
然而,眼前这活生生的一幕,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瓶装水?
这东西.居然这么好卖?!
好卖到可以完全碾压传统汽水?!
他死死盯着冰柜里那几排“陈记”水,它们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着顾客的目光和钱包。
那透明的玻璃瓶、直观可见的丰富内容物,以及“陈记”这个如今在港岛如雷贯耳的品牌标识,共同构成了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而自己那千篇一律的橙色汽水瓶,相比之下显得如此廉价和缺乏特色。
更让他心头滴血的是,他瞥见了贴在冰柜玻璃上的价格标签。
“鲜橙露”卖1.5港币一瓶,而“陈记杨枝甘露”赫然标着3.5港币!价格翻了一倍还多!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意味着消费者愿意为这种方便携带的甜品支付更高的溢价!
巨大的落差感瞬间淹没了黄启发。
他厂里引以为傲的生产线日夜不停,生产出来的汽水却堆积如山,卖不动,利润微薄。
而人家陈记,把传统的碗装水装进瓶子,就卖得风生水起,价格还高!
“瓶装水.原来这才是现在市场的宠儿?”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开他混乱的思绪。
他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一个全新的、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他立刻转身,不再漫无目的地发愁,而是有目标地连续跑了附近好几家士多店和一家惠康超市。
情况惊人的一致:陈记的瓶装水几乎都摆在显眼位置,而且补货很快。
他甚至假装顾客,和一位正往冰柜里补货的惠康店员搭话。
“阿姐,这水很好卖吗?”
“当然好卖啦!”店员头也不抬,利落地将一瓶瓶杨枝甘露码放整齐,“阿婆买来当甜品,后生仔女当饮料,最近天热,卖得更快!
比汽水好卖多了!
喏,旁边那些汽水,一个月都卖不掉几箱。”
店员随手指了指旁边积灰的永兴厂的汽水。
黄启发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但心里却豁然开朗,一个念头疯狂滋生。
汽水没人喝了,但水有市场!
还是巨大的市场!
我们永兴厂有的是现成的灌装生产线、杀菌锅、贴标机!
虽然设备老了点,但改一改,生产这种瓶装水,岂不是手到擒来?
陈记能做,我们为什么不能做?
我们也是几十年老厂,对饮品生产不陌生!
红豆沙、芝麻糊这些传统水,谁家还没个配方了?
巨大的危机感与强烈的模仿冲动,瞬间压倒了黄启发之前的绝望。
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甚至可能是一座金矿!
他几乎是小跑着回到工厂,一进门就大声喊道:“阿明!叫所有老师傅到会议室开会!立刻!马上!”
他脸上泛着兴奋的潮红,眼神灼灼:
“我们不做汽水了!
我们改做瓶装水!就跟陈记做的一模一样!要快!一定要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