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巨头的窥视(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96章 巨头的窥视(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还有一件事,陈生。”凌佩仪递上手中的文件,“这是程龙先生主演的《醉拳》最终版上映安排。嘉禾院线下周五全线上映。
    吴思远先生问,首映礼您是否出席?”
    陈秉文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下。
    终于来了。
    这部电影,不仅关系到他二十万港币的投资回报,更关系到他精心设计的文化植入和品牌输出。
    那句“打完架去陈记喝水”,将在全港乃至未来的东南亚和日本影院里反复响起。
    “告诉吴导,我会准时到。”陈秉文将文件递回去,“另外,以陈记食品的名义,包几场电影,邀请我们的所有员工、渠道合作伙伴以及媒体朋友观看。
    首映礼结束后,在所有陈记标准店推出‘醉拳套餐’,买任何水加一罐劲霸,可以打八折。”
    “妙啊!”凌佩仪眼睛一亮,“电影热度直接转化为店铺流量和产品体验,一举两得!
    我马上安排!”
    美国,亚特兰大,可口可乐全球总部。
    一场关于“劲霸”的内部评估会议,正以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进行着。
    几天前,约翰汤普森从港岛空运过来的十箱冰蓝色“劲霸”功能饮料,此刻正整齐地陈列在总部会议室的样品台上。
    瓶身上“劲霸”两个遒劲的汉字和闪电图案,在冷白灯光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总部产品研发中心主管,戴维霍普金斯博士正拿着最新的分析报告,向产品战略委员会的几位核心成员进行汇报。
    “先生们,根据我们研发中心对‘劲霸’样品进行的全面物理、化学及感官分析。”
    说着,他调出幻灯片,屏幕上显示出复杂的色谱图和成分列表。
    “这款名为‘劲霸’的功能饮料,核心功能性成分是牛磺酸和咖啡因的组合。
    牛磺酸含量约为每100毫升125毫克,咖啡因含量约为每100毫升32毫克。
    这个组合在现有科学文献中,被认为可能具有缓解疲劳、提升注意力的协同作用,但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仍需更多临床数据支持。
    口感与风味整体风味偏甜,与我们主流的可乐、芬达等产品的风味体系差异较大.”
    将劲霸的成分做完介绍,霍普金斯博士总结道:“从技术角度看,‘劲霸’是一款定位明确的功能性含饮料。
    其核心卖点在于牛磺酸+咖啡因+薄荷醇组合带来的即时提神和清凉体验。
    配方本身并无突破性创新,与泰国的一款小众饮料有所相似,但将其作为即饮饮料大规模推向大众市场,陈记食品是先行者。”
    产品战略委员会主席,资深副总裁罗伯特埃利斯,微微颔首,转向市场分析部门的负责人莎拉米勒:“莎拉,市场潜力评估呢?”
    莎拉米勒接话道:“基于我们对全球饮料市场的长期追踪和模型预测,以及结合‘劲霸’的产品定位,我们对‘功能饮料’这个细分品类的市场规模进行了初步测算。
    目前,全球范围内,明确以‘能量补充’、‘抗疲劳’为核心诉求的即饮饮料市场,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仅有的类似产品,如欧洲某些国家含咖啡因的马黛茶饮料或日本一些区域性的提神饮品,年销售额均非常有限,且地域性极强。
    我们综合了现有数据、消费者健康趋势、以及替代品的竞争格局,保守估计,未来五年内,全球功能饮料市场的天板大约在1.5亿至2亿美元之间。
    这在整个全球软饮料市场超过3000亿美元的庞大体量中,占比不到0.07%,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利基市场。”
    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而且,这个市场的培育需要巨大的消费者教育成本,挑战在于如何让普通消费者接受并习惯在日常饮用场景中,选择一款带有明确‘功能性’标签、且风味独特的饮料,而非他们熟悉的可乐、果汁或瓶装水。”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几位委员交换着眼神,表情各异,但普遍流露出一种“不过如此”的意味。
    负责全球装瓶厂协调的高级副总裁马克詹森率先开口,“所以,约翰汤普森在港岛折腾那么大的动静,甚至不惜开放我们北美和欧洲的核心渠道,就是为了给这么一款.嗯.‘小众特色饮品’铺路?
    一个年潜在规模可能只有2亿美金,甚至更小的市场?”
    他拿起一瓶“劲霸”,晃了晃,冰蓝色的液体在瓶中晃动。
    “风味独特?恕我直言,这种甜腻中的口感,很难想象能在北美或欧洲的主流消费者中流行起来。
    我们的装瓶厂伙伴们会怎么想?
    让他们宝贵的货架空间,去摆放这种来自亚洲小作坊的‘能量水’?这简直是对我们渠道价值的浪费!”
    另一位委员,负责财务的cfo接口道:“从财务角度看,这更令人费解。
    我们刚刚支付了80万美元的专利授权费,未来还要按瓶支付提成,并且承诺开放渠道。
    而对方的产品,瞄准的是一个微不足道、且培育成本高昂的市场。
    即使‘劲霸’能在其目标市场获得成功,它带给可口可乐体系的销售额和利润贡献,与我们自身的核心业务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更别提3%的渠道佣金,这点收入甚至可能覆盖不了我们为此增加的渠道管理成本。”
    她在幻灯机上换上另外一组幻灯片,“先生们,请看我们最新业绩快报:
    截至目前,可口可乐全球销量突破26亿标准箱(约312亿瓶),同比增长12%;毛利率稳定在55%的高位。
    我们的核心业务,可乐、雪碧、芬达、以及不断增长的健怡可乐系列,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印钞机,正在全球每一个角落创造着惊人的利润。
    我们的资源,无论是研发、营销还是渠道管理,都应该百分百聚焦于如何让这台印钞机运转得更快、更高效,去巩固我们在碳酸饮料市场的绝对统治地位,去开拓果汁、水等更具规模的新品类。
    而不是分散精力,去追逐一个虚无缥缈、体量微小的‘功能饮料’概念。”
    她的话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在可口可乐如日中天的1978年,公司上下都弥漫着一种无可匹敌的自信。
    他们刚刚在全球市场进一步巩固了霸主地位,股价节节攀升。
    在他们看来,陈记食品这种来自远东的小公司,或许在某个小聪明(瓶盖专利)上取得了成功,但其核心产品“劲霸”,不过是试图在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大市场”里,扮演一个自封的“开创者”角色。
    这种尝试,在巨头眼中,显得幼稚而可笑。
    罗伯特埃利斯环视众人,最后将目光落在一直听着大家发言的研发主管霍普金斯身上:“戴维,从技术储备的角度看,如果我们未来认为有必要进入这个所谓的‘功能饮料’领域,复制甚至超越‘劲霸’的难度有多大?”
    霍普金斯博士推了推眼镜,语气笃定:“埃利斯先生,从技术层面讲,毫无难度。
    牛磺酸、咖啡因、维生素b族都是成熟、廉价的食品添加剂。
    风味调配是我们的强项,要做出比‘劲霸’口感更易被主流市场接受的产品易如反掌。
    如果我们决定进入,凭借可口可乐的研发实力、品牌影响力和无与伦比的渠道网络,我们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并迅速碾压任何现有的小玩家。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必要为了一个可能随时被归类为药品的“功能饮料”,去专门开辟一条产品线?”
    “归类为药品?”一位委员皱起眉头。
    “是的。”霍普金斯点头,“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添加了牛磺酸、高剂量咖啡因等活性成分的饮料,缺乏清晰的法规分类。
    它游走在食品和药品的灰色地带。
    一旦被划归为药品,其销售渠道、营销方式将受到极大限制,彻底沦为一个小众品类。
    为一个前景不明且充满监管风险的小市场投入资源,我认为是极不明智的。”
    这番话让在场的高管们纷纷颔首,深以为然。
    监管的不确定性,是他们这些巨头最忌讳的风险之一。
    罗伯特埃利斯点了点头,做出了总结:“感谢各位的分析。
    结论很清晰。
    陈记食品的‘劲霸’功能饮料,是一款定位小众、市场潜力极其有限的产品。
    它或许能在其本土或特定区域市场获得一些关注,但绝无可能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类。
    它对我们可口可乐的核心业务和未来战略,不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或机遇。”
    他顿了顿,略显轻蔑的说道:“约翰汤普森在港岛达成的协议,其核心价值在于我们以合理的代价,获得了对我们装瓶厂体系用户体验提升至关重要的瓶盖专利,并借此成功阻击了百事可乐。
    至于捆绑的劲霸渠道准入.就当是给这位合作伙伴的一点甜头,一个无关紧要的附加条款。
    通知约翰,协议按计划签署执行,但对劲霸在北美和欧洲的铺货,不必给予特殊资源倾斜,一切按标准的新品准入流程处理。”
    “散会。”
    会议结束,委员们陆续离开。
    那几箱冰蓝色的“劲霸”样品被助理随意地堆放在角落,很快就会被遗忘。
    在可口可乐帝国的心脏,一场关于新兴品类的评估,以彻底的轻视和否定画上了句号。
    他们坚信自己看透了本质,陈记折腾出偌大声势,最终不过是为了推销一款无足轻重的小众饮料。
    在可口可乐年销26亿箱、毛利率55%的辉煌映衬下,“劲霸”和它背后的陈记,渺小得如同尘埃。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