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永隆银行的关注(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94章 永隆银行的关注(求月票推荐票追读)
    可口可乐、雀巢、三得利三份框架协议,不但让港岛各界对陈记刮目相看。
    陈记内部员工和管理层也振奋不已。
    80万美金、50万美金、20万美金的基础授权费,加上后续源源不断的提成和佣金,让陈记内部从上到下都清晰地看到了公司未来的巨大潜力和丰厚的回报前景,瞬间点燃了整个公司的斗志和信心。
    不过,陈秉文深知,协议签署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从纸面承诺到产品真正摆上北美超市的货架、日本便利店的冰柜,中间隔着至少三个月到半年的漫长准备期。
    法规审核、包装本地化、物流体系对接、渠道铺货谈判.每一环都需要时间打磨。
    而这个时间段,恰恰是陈秉文此刻最需要的资源。
    他需要利用这宝贵的窗口期,将陈记的产能、供应链、团队夯筑得坚不可摧。
    “汤普森承诺的北美、欧洲渠道准入,最快也要年底才能完成内部流程、装瓶厂协调和首批铺货。”
    沙田厂,陈秉文看着繁忙的灌装生产线,对跟在身旁的凌佩仪和钟强说道,“日本市场那边,流程可能更快一些,但也不会少于两到三个月。这宝贵的空窗期,就是我们全力冲刺产能的黄金时间!”
    “陈生,沙田厂现有的萨克米热灌装线,主要负荷还是瓶装水。”钟强立刻汇报,“劲霸目前只有一条那条汽水产线改装的灌装线,要满足未来三大市场的爆发性需求,这点产能恐怕应付不了。”
    “这个问题我早就考虑到了,新的灌装线肯定要及时上马。”
    陈秉文点点头,转过身说道,“劲霸功能饮料对灌装线的要求不高,汽水产线只要稍加改装足以满足灌装需求。
    港岛现在很多小型汽水厂经营不下去,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买一两家回来。”
    陈秉文之所以有这个底气,是因为他深知当下港岛小型汽水厂的困境。
    此时的港岛,经济虽在起飞,但市场竞争已日趋激烈。
    对于本土小汽水厂而言,生存尤为艰难。
    一方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巨头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品牌效应,几乎垄断了主流渠道和广告资源。
    另一方面,大型本土食品集团如维他奶、屈臣氏等也凭借多元化的产品和成熟的销售网络占据了巨大市场份额。
    这些小厂各自为战,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产品往往只能依靠低廉的价格,在街角士多店或偏远区域苟延残喘,利润微薄。
    加之pet塑料瓶等新包装技术的兴起,对仍使用玻璃瓶回收体系的小厂更是巨大的成本冲击,倒闭或被收购,成了它们中大多数共同的命运。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钟强眼睛一亮,“收购现成的厂子,设备、熟练工都是现成的,改造周期短,能最快速度形成产能!”
    “不过,生产部要注意合理安排产能,劲霸功能饮料重要,瓶装水同样也重要。
    除了港岛市场,新加坡、大马、印尼的市场反馈非常好,需求还在激增。
    所以瓶装水的产能一定要维持住,不能减。
    新收购的厂子,重点用来扩充劲霸的产能。
    沙田厂这边,水的生产线要开足马力,同时也要预留空间,为后续可能的水新品或者产能再提升做准备。”
    劲霸饮料尚未形成市场规模之前,瓶装水作为陈记目前最重要的盈利和稳定的现金流来源,战略地位不容动摇。
    凌佩仪迅速领会到陈秉文的意图,接口道:“陈生放心,瓶装水的生产和市场供应绝不会松懈。
    东南亚市场的瓶装水订单我会亲自跟进,确保按时交付。”
    陈秉文赞许地点点头,“就是要这样,内部挖潜和外部扩张双管齐下。
    用最短的时间,把收购来的厂子改造成劲霸的生产基地,把产能给我拉起来!”
    说着,他看向凌佩仪:“收购谈判要快、准、狠。收购价格只要适当就可以,不用压的太狠。”
    “明白!”凌佩仪点头应道。
    就在陈秉文为劲霸产能提升积极准备时,半岛酒店高级套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fuck!fuck!fuck!”刚刚挂断越洋电话的戴维罗斯,把电话听筒狠狠的砸在座机上,连声咒骂。
    “sir,总部怎么说?”
    一旁的陈子明小心翼翼的问道。
    “他们怎么说?”罗斯抬起头,盯着陈子明,“鉴于可口可乐已达成协议,且条件远超我方承受范围,经董事会紧急商议,决定暂停对陈记瓶盖专利的进一步谈判!
    暂停!他们就这样放弃了!”
    罗斯站起身,在套房来来回踱步。
    “18个月!总部的技术部门至少要18个月才能搞出替代方案。
    这18个月里,可口可乐会拿着那个该死的菱形瓶盖,在全球每一个角落提升他们的用户体验!
    我们的玻璃瓶可乐、美年达,会继续被消费者抱怨难开!
    市场份额会一点一点被蚕食!
    品牌形象会受损!
    这些损失,是几百万美金能衡量的吗?!”
    他停下脚步,指着桌上那份摊开的《星岛日报》,怒斥道:
    “还有那个劲霸!可口可乐的渠道就是它的跳板。
    一旦它在北美、欧洲站稳脚跟,借助可口可乐那该死的装瓶厂网络,它会像病毒一样蔓延。
    功能饮料市场,我们还没进去,就可能被它占领先机!
    总部那群坐在纽约空调房里、喝着现磨咖啡的老爷们,他们懂什么叫市场竞争吗?
    懂什么叫战略卡位吗?!
    他们脑子里装的是华尔街的报表,不是货架上的瓶盖!”
    作为亚太区的负责人,罗斯敏锐地看到了专利的战略价值,看到了劲霸的潜在威胁,他拼尽全力争取,甚至不惜顶撞总部。
    但最终,百事可乐总部的保守和短视,让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百事可乐在这场围绕小小瓶盖的全球博弈中,因为决策层的迟钝和风险厌恶,彻底失去了先机。
    良久,罗斯颓然认命道:“收拾东西吧。
    订最早的航班,回纽约。
    这里已经没有我们的事了。”
    艾米丽和陈子明对视一眼,默默点头。
    他们知道,这场港岛之行,对于百事可乐亚太区团队来说,已经提前结束了。
    另一边,陈秉文视察完沙田厂、观塘厂,刚刚回到丰业大厦顶层办公室。
    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打了进来。
    “陈生,您好!我是永隆银行的周明哲!”电话那头传来永隆银行信贷部周经理热情的声音。
    陈秉文微微有些意外。
    他与这位周经理因为之前的几次贷款,相处的非常不错。
    但一直以来,每次都是陈秉文主动找周明哲。
    这次对方主动打来电话,而且语气如此热情洋溢,倒是头一回。
    “周经理,你好。”陈秉文笑着回应,心中却已了然。
    银行的消息,总是最灵通的。
    “哎呀,陈生,恭喜恭喜啊!”周明哲的声音隔着电话线都能感受到那份由衷的赞叹,“这几天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可都是您和陈记啊!
    跟可口可乐、雀巢、三得利这样的大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真是了不起!
    为我们港岛企业争光了!
    我看到报纸报道,真是激动得不得了!”
    “周经理过奖了,只是初步合作框架。”
    陈秉文笑着回应。
    “陈生太谦虚了!这框架协议的价值,明眼人都看得懂!”
    周明哲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加热切,“是这样的,陈生。
    贵公司发展势头如此迅猛,未来肯定需要更大的资金支持来把握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我们永隆银行,一直非常看好陈记的前景!
    之前那笔四百万的贷款,您放心,我们绝不会在这个时候给您添任何麻烦!
    到期后,只要您需要,我们随时可以续贷,而且额度可以商量!”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带着十足的诚意说道:“更重要的是,陈生,如果您近期在产能扩张、新品研发或者市场开拓方面有新的资金需求,永隆银行非常乐意为您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无论是新增贷款额度,还是更灵活的融资方案,比如无抵押信用额度,我们都可以坐下来详谈!
    利率方面,绝对给您最优惠的条件!
    我们总行领导也特别指示,要全力支持像陈记这样有潜力、有实力的本土企业走向国际!”
    陈秉文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
    果然如此!
    协议带来的光环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银行的态度转变,正是市场对陈记价值最直接的认可和背书。
    之前贷款时的小心谨慎,与此刻的主动热情、甚至带着点“巴结”意味的示好,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150万美金(约750万港币)的授权费,加上捆绑的巨头渠道,瞬间将陈记的信用等级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感谢周经理和永隆银行的信任与支持。”陈秉文从容回应,“周经理说得对,陈记目前确实在规划产能的快速扩张,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国际市场机遇,资金需求不小。
    这样,我让公司财务部门的负责人稍后与您联系,详细沟通我们具体的融资需求和计划。
    希望能与永隆银行达成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把握这个发展良机。”
    “太好了!太好了!”周明哲喜出望外,声音都提高了几分,“没问题,没问题!
    我们随时恭候!”
    挂断电话,陈秉文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银行的主动“送钱”上门,意味着他手中可调动的资源又多了一大块。
    收购小汽水厂、改造设备、扩大原料采购、招募培训工人.所有这些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计划,现在都有了更充足的底气。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有一件更为重要和紧迫的事情要优先处理。
    (本章完)

章节目录